|
黎巴嫩 |
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|
|
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|
|
主要統計 面積1.0452萬平方千米。人口313.7萬人(其中13~17歲男21.6萬人,女22萬人;18~22歲男19.4萬人,女20萬人;23~32歲男39.7萬,女40.6萬人)。國內生產總值166億美元(2000年)。國防費5.94億美元(2001年國防預算)。發電量70.82億度(1997年)。糧食9.3萬噸(1999年)。海運能力,商船(載重100噸以上)163艘,總載重量43.82萬噸(2000年)。民航能力,固定航班機場1處,客運量18.89億人千米、貨運量4600萬噸千米(2000年)。 國防體制 憲法規定,總統為武裝力量統帥。最高國防決策機構為最高國防委員會,其成員有總統、內閣部長、軍隊司令、參謀長等,由總統任主席。國防部為最高軍事行政機關,負責軍隊與地方部門的協調,提供防務咨詢和建議,進行國際軍事交往等工作。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準軍事部隊組成。正規軍分陸、海、空三個軍種。最高軍事指揮機構為軍隊司令部?偨y通過國防部和軍隊司令部對全國武裝力量實施領導和指揮。 領導人物 總統兼武裝力量統帥埃米勒·拉胡德(1998年10月上任)。國防部長哈利勒·赫拉維。軍隊司令米歇爾·蘇萊曼中將(1998年12月上任)。參謀長法迪·艾布·沙克拉少將(2000年上任)?哲娝玖罾飦喌隆ぐ瑠W爾準將。海軍司令喬治·馬魯夫準將。 武裝力量 兵力 現役部隊約7.183萬人。 陸軍 約7萬人。 編有5個軍區、11個機兵旅、1個總統警衛旅、1個武裝警察旅、1個突擊團、5個特種兵團、2個炮兵團、1個空中突擊團。 海軍 830人。 空軍 1000人。作戰飛機3架,武裝直升機4架。 準軍事部隊 內部治安部隊:約1.3萬人,裝備有“突擊隊”式裝甲輸送車30輛。海關:裝備有巡邏艇7艘。 教派民兵武裝 除“真主黨”外,大多數民兵實際上已經解散,并把重武器移交給了政府軍。 “真主黨”穆斯林什葉派原教旨主義組織,親伊朗。約有現役武裝300~500人,另有支援力量約2000人。裝備有火炮、火箭炮、火箭筒、無坐力炮、反坦克導彈和高炮等。 兵役制度 實行義務兵役制,并招募部分志愿兵,士兵服役期1年。 軍銜 軍官分3等9級:將官3級(中將、少將、準將),校官3級(上校、中校、少校),尉官3級(上尉、中尉、少尉)。 外國駐軍 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約5496人,編成7個步兵營,由斐濟、加納、印度、愛爾蘭、尼泊爾和烏克蘭等國組成;此外,還有由法國、意大利、波蘭、瑞典等國組成的支援部隊。伊朗駐有約150人的革命衛隊。敘利亞駐有1.8萬人,在貝魯特駐有1個機械化步兵旅、5個特種兵團;在邁特恩駐有1個機械化步兵旅;在貝卡駐有1個機械化步兵師部、2個機械化步兵旅和1個裝甲旅;在特里波利駐有1個特種兵團;在拜特龍駐有1個特種兵團;在克帕爾·法盧斯駐有3個特種兵團。 軍隊節日 建軍節8月1日。 |
|